长征路上红安人——戴克林
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5-31 09:45:11
  • |
  • 作者:红安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397次

20170531165304_4leksrxavd.png?v=1743740560003

       戴克林(1914-1990年)(原名戴道驹)。1914年5月出生于湖北黄安(今红安)县。1926年参加童子团和少先队,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参加了鄂豫皖、川陕苏区反“围剿”、长征和西路军。1940年3月23日任新四军“江南抗日救国军”东路指挥部第一支队支队长。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
 

家中独子 “红小鬼”走上长征路


 

 戴克林原本有十二个哥哥姐姐,但先后都病死、饿死,他便成了独子,是父母眼里心里的“宝”。这个戴家的宝贝独子喜欢听说书,最喜欢听革命故事,十二岁就在本村的童子团当上了大队长。每次看到村里扛着土枪、土炮、大刀、长矛的农民自卫军,他就特别羡慕。

  

20170531165340_ssm9vd4wjk.png?v=1743740560003

       1929年,十五岁的戴克林带着父母的牵挂,离家参加了红军,成了不折不扣的“红小鬼”,从此走上了烽火征程。刚参加红军的戴克林年纪太小,只能担任通讯员、警卫员这样的工作。1930年12月和1931年4月,先后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两次反“围剿”后,戴克林成长为战士,在红四方面军第12师第34团特务连任班长,参加黄安战役。1935年5月,二十一岁的戴克林任红九军第27师第80团连指导员、连长,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,两过雪山,三过草地,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。

20170531165502_3y7jgg57p2.png?v=1743740560003

部队失散,受伤乞讨步行回延安


 1936年10月,红四方面军主力共2.28万人西渡黄河,组成“西路军”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。蒋介石指使“马军”(马步芳、马步青等部)进行围追“兜剿”。

20170531165539_0jpc62iryq.png?v=1743740560003

     1937年,在与“马军”的一次战斗中,时任红四方面军第27师81团代理副营长的戴克林左脚被子弹打穿,与部队失去联系。脚伤使戴克林行动艰难,但他还是坚持着,一心一意要回到红军队伍。他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翻了几座山,实在走不动了,就在山里开辟空地,捡些枯枝枯叶,住了一个多月,经常一两天吃不上东西,饿得皮包骨头。等脚伤好了,戴克林就下山找队伍。山下“马军”很多,戴克林白天躲进附近的小山洞,天黑后才悄悄出来赶路。他凭着星星辨别方向,沿着长城往东走。长城沿线风沙大,草木不多,老百姓生活疾苦,戴克林向老百姓讨来一些麦麸和小米子糠装在小罐子里,然后沿路拾些牛屎马粪晒干,等晚上捡些柴草将牛屎点着,煮麦麸吃。就这样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,戴克林走过黄河,走到田野里的麦子已经一片葱绿时,终于找到了部队,回到党的怀抱。这一天是1937年5月1日,劳动人民的节日。戴克林换上新军装,脱下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破皮袄,点火焚烧,无数的虱子在火中毕毕剥剥爆个不停,像是放鞭炮。

20170531165628_hsd7je8pda.png?v=1743740560003

       在众多的开国将领中,戴克林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“大怪人”。他的脑袋布满伤疤,却是公认的聪明过人;他指挥作战喜欢喝水,一喝水就有妙计打败敌军,长征过草地时,见友邻部队杀马,他赶去接了一杯马血喝下后才坚持走完了草地;他爱笑爱唱歌,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和平的家园,他都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和前进的勇气。

20170531165705_n8bvkq3770.png?v=1743740560003

       戴克林与刘飞抗战时的合影